专家风采
山东省当前位置:首页 > 专家风采 > 张兴惠
张兴惠 信息来源:admin

张兴惠介绍

山东省济宁脉管炎医院院长

张兴惠,山东省济宁脉管炎医院院长,1937年生,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喻屯镇马店村人。1955年入伍,1961年转业地方,从事医疗卫生工作至今。从1987年起担任山东省济宁脉管炎医院院长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著名脉管炎病专家。1988年获济宁市从事中医药工作三十年荣誉称号,1989年获全国知名中医药专家称号,1991年获济宁市“七五”医学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,1992年获山东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,济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,1993年10月起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1994年获济宁市职工劳动模范称号,1996年获全国职工自学成才奖,1997年济宁市人民政府给予记二等功表彰。1998年被评为任城区第三届十佳医务工作者,2001年获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章,2004年6月被济宁市任城区委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。2005年荣获第二届“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”荣誉称号,2006年当选“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”。

经多年潜心钻研和临床实践,探索出了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脉管炎的新疗法。中西医结合新法治疗脉管炎科研项目,1986年11月被山东省科委列为省“七?五”重点医学科技攻关项目,1989年11月26日通过省级鉴定,临床治愈率98%,有效率100%。新法具有治愈率高,收费低、不截肢,能根治等特点。已治疗国内外脉管炎及其它四肢血管病患者15万余例,无一截肢,具国内外先进水平,是脉管炎治疗技术上的新突破,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。多年来,他相继研究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静脉炎、动脉硬化闭塞症、大动脉炎、雷诺氏病、静脉曲张小腿溃疡、糖尿病足、高血压下肢坏疽、缺血性股骨头坏死、慢性再障性贫血、红斑狼疮、白塞氏病、脑梗塞偏瘫、冠心病、骨结核、骨髓炎、乳腺小叶增生、无名烧等疑难病的新疗法。疗效亦显著。

脉管炎新疗法已治疗国内外脉管炎及其他四肢血管病患者15万余人,取得了显著的三大效益。

一、社会效益:新法已累计治疗国内外脉管炎及其他四肢血管病患者15万余人,使他们避免了截肢残疾甚至死亡的厄运,这对于降低残疾人比率,保护劳动者健康,提高我国医学界在国际上的威望都有重大意义。脉管炎医院的发展解决了300多人的就业问题;同时响应党中央号召,积极参加救灾、扶贫、卫生支农、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事业,坚持为贫困病人减免医药费,使他们不致因经济困难而得不到有效治疗。上述各项支出累计达1000多万元,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。

二、经济效益:脉管炎医院建院之初,既无资金,又无房屋、设备,经济上从“零”开始,经过20多年的发展,现已累计总资本金3000多万元。每年的业务收入达1000多万元,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,发展前景广阔。

三、技术效益:新法治疗脉管炎以其显著的疗效而多次获奖。1990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,首届中国中医药博览会“神农杯”优秀奖,1991年获济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,1992年获北京国际发明博览会“银奖”,1993年获马来西亚国际新技术博览会“金奖”,1994年获法国巴黎发明博览会“金奖”,第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特设“人类健康杯金奖”,2000年中国专利高新技术博览会“金奖”。

新华社,中央电视台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,《人民日报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科技日报》、《健康报》、香港《大公报》和《文汇报》、美国的《世界日报》和《侨报》、法国的《欧洲时报》等300余家新闻媒体对新疗法及事迹进行了报道。

张院长在攻克脉管炎及疑难病症方面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,在深化卫生改革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。希望能把张院长的医术、医德文化,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每个角落,让全人类共同分享,共同受益。



中西医结合新法治疗脉管炎200例疗效分析

山东省济宁脉管炎医院     张兴惠


摘要: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内服脉动丸、药物离子穴位导入、1号液体外封闭渗入疗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00例,临床治愈196例,治愈率98%;显效4例,显效率2%,总有效率100%,与国内外传统疗法相比,该法具有疗程短、治愈率高、费用低、不截肢、栓塞的血管复通、消失的脉搏恢复等特点,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,是脉管炎治疗技术上的新突破。

关键词: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愈血栓闭塞性脉管炎。不截肢、无痛苦、费用低。内服脉动丸;药物电离子穴位导入; 1号液体外封闭渗入疗法。

一、 临床资料

1.男性198例;女性2例。发病年龄18—45岁。

2.病情分期:一期:局部缺血期(属中医虚寒型)6例。二期:营养障碍期(属中医血瘀型)77例。三期:坏死期(属中医热毒型或心肾双亏、气血双虚型)117例。其中I级坏死75例;Ⅱ级坏死8例,Ш级坏死34例。

二、 治疗方法

1.所用仪器和药物:(1)药物电离子穴位导入仪进行穴位治疗,具

有温经活络,芳香开窍和调节植物性神经对血管的支配功能。(2)系列脉动丸:由人参、丹参、黄苓、人工牛黄、APC等药物组成。具有降低血粘度、止痛、镇静等作用。(3)1号液:由开水浸泡人工牛黄、黄蒿而成并加适量的酒精等。具有消炎杀菌去腐生肌,促进溃烂面愈合的作用。

以上仪器和药物系本院研制。

2.操作和服用方法:(1)将离子导入仪的正负极线头用脱脂棉包扎,

浸蘸离子液后用胶布固定在选定的穴位上,每晚治疗12小时。(2)脉动丸:每日口服三次,每次6—9丸。(3)有溃烂面者用1号液封闭渗入治疗,具有杀菌消炎,促进溃烂面愈合的作用,有全身症状者对症治疗。

上述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。

三.治疗结果:

本组200例患者,临床治愈196例,治愈率98%;显效4例,显效

率2%。其中一、二期患者83例全部治愈;三期坏死117例,治愈113例。

新  法  疗  效  分  析  表

病  情 例数 临床治愈 显  效 无  效 总有效

例数 % 例数 % 例数 % 例数 %

一  期 6 6 100 6 100

二  期 77 77 100 77 100

三期I级坏死 75 75 100 75 100

三期Ⅱ级坏死 8 8 100 8 100

三期Ⅲ级坏死 34 30 88.2 4 11.8 34 100

合  计 200 196 98 4 2 200 100

四.典型病例

   1.徐清贤,男,63岁,山东省嘉祥县王固堆乡北徐庄村农民。1963年患脉管炎,经多家医院治疗越治越重,左足第四趾溃烂,剧痛难忍,彻夜难眠,被确定截肢,徐未从。1966年6月来我院接受新法治疗。经过一年半的新法治疗,溃烂面愈合,疼痛消失,临床治愈。38年来8次随访未见复发,不但能干农活,还能下河捕鱼。

2.田锦昌,男,50岁,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第三建筑公司运输队司机,患脉管炎8年,三期三级坏死,足背动脉搏动消失,血管高位栓塞。双足有6个足趾溃烂坏死,坏死面积已曼延到足背部,剧痛难忍彻夜难眠,抱膝呻吟,坐以待旦。在多家省级医院久治无效且越治越重,决定截肢,田未从,1986年接受新法治疗,经两年零八个月的治疗,溃烂面愈合,栓塞的血管重新复通,消失的脉搏重新恢复。1994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传统医药大会期间,他陪同澳大利亚卫生代表团登上长城,代表团团长、澳大利亚卫生部长、医学博士戴维格莱姆摸着田锦昌患足重新跳动的脉搏惊奇地说:“如此严重的‘贝格尔氏’病(脉管炎)在澳洲,在欧洲必定截肢。中国的新法能彻底治愈,意义非常大!真了不起,OK!”

3.黄秀亮,男,33岁,山东省阳谷县十五里园乡朱万一村农民,患脉管炎病7年,经省、市多家医院治疗,久治不愈,双足溃烂,左足烂掉1/3并生蛆,高烧昏迷,合并败血症。当时,多家医院劝其截肢,黄未从。采用新法治疗,两年零七个月临床治愈。

4、王涛,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(十堰市)检测工,患脉管炎多年,虽花巨款却久治不愈。1996年春病情恶化,左足中趾溃烂,剧痛难忍,彻夜难眠,医生劝其截肢,王未从,后赴济宁脉管炎医院治疗,六个月溃烂面愈合,临床治愈,现已正常工作。1998年王涛被评为全国“十佳”劳模之首,“五?一”节前夕受到江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。中央电视台《新闻联播》报道:王涛同志患有严重脉管炎病,脉管炎轻则截肢重则死亡,王涛的脉管炎是在山东济宁脉管炎医院治愈的,医生嘱咐他6个月来医院复查一次,可王涛同志为了工作,一直没能到医院复查……

5、宋广兄,女,家住上海市长宁区古北路76号,80多岁时患动脉硬化闭塞症,右足大面积溃烂,剧痛难忍。还患有冠心病、脑梗塞、血粘度增高症。经多家医院久治不愈,子女已为其做好后事准备。当听说“新药、新法”疗效好时,便抱着一线希望接受治疗,4年治愈,生活能自理,享年107岁。

6、张孝田,男,江苏省铜山县农民.2001年2月,99岁时患动脉硬化闭塞症,中医称脱骨疽,凉痛、间歇性跛行。在铜山县和徐州市多家医院治疗无效,却病情加重。左足第四趾红肿溃烂,趾甲烂掉,医生劝其截肢,张未从。2002年1月1日(100岁)来济宁脉管炎医院接受新法治疗,治疗5天疼痛消失,又治疗三个月,红肿消退,溃烂面愈合。10个月后,烂掉的趾甲重新长出。103岁时,他还在院庭里种了二分多地的蔬菜,供全家人食用。

五.讨论

脉管炎属中医“脱骨疽”范畴,是四肢中小动脉血管的病变,或累及静脉,是一种慢性疑难病症。从本组资料看出,该病多发于男性青壮年,女性罕见;农民、工人多见。发病部位以下肢为多。本组病例以血瘀型(二期)、热毒型(三期)为主,少数为心肾双亏,气血双虚型。

古今中外,中、西医以活血化瘀,溶解血栓扩张血管及一切手术疗法,皆告失败,致使众多患者截肢残疾甚至死亡。

中西医结合的电离子穴位导入等综合疗法——新法可复苏麻痹的植物性神经,恢复其对四肢血管的支配功能,使血管的收缩与舒张活动正常,从而产生血液循环的促进力,使血流畅通而达治愈目的,其为治其“本”。溶解血栓治疗溃烂面只是治的“标”,只要血流不畅通,“本”治不好,脉管炎是治不好的。治病必求治其“本”方可治愈。溶解血栓、活血化瘀、手术疗法及治疗溃烂面是治的“标”,没治“本”,没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,所以治不好,这就是古今中外治疗脉管炎失败的症结所在。

六.新疗法有四个方面的创新

1、病因学方面的创新

要治愈某种病,必须清楚病因。用药如用兵,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,否则是无法治愈疾病的。单纯的中医、西医不能治愈脉管炎,对脉管炎病因学认识不清楚是主要原因。济宁脉管炎医院张兴惠医生经50多年的研究,弄清了脉管炎的病因——多原因损伤性血管植物神经麻痹。以往的中、西医教科书记载,脉管炎病因与寒湿和吸烟有关,其为“寒湿论”和“烟原论”,这种认识是错误的。因为在温热的广东省五华县,在干旱的陕北黄土高原,脉管炎患者依然存在。早在三国时期脉管炎(脱骨疽)已经存在,当时的华佗就是用“四妙勇安汤”治疗脉管炎的,然而在三国时期中国人是不吸烟的,烟是明朝万历年间由外国传入中国的。脉管炎的症状是:患肢发凉、疼痛、足色潮红或暗红、跛行,足背、足跟、胫前、胫后、腘动脉、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,血栓形成,堵塞血管,导致肢体缺血性坏死。中医称此为“气滞血瘀”。中医还有“气行血行”、“气止血止”,“阳气不能下达生厥逆,阴血失去灌注出腐烂”的论述。血管的搏动是受植物神经——交感及副交感支配的。巴甫洛夫在其所著的《人体生理解剖学》的“脉管的神经系统”一章中说:“肌形型血管的收缩与舒张(脉搏搏动)是受植物神经支配的。”又说:“肌形型血管的收缩与舒张是血管腔内的血液继续前进的促进力。”中医的“气行血行”、“气止血止”的学说,与巴甫洛夫的上述学说很相似。“气行血行”相似巴甫洛夫的植物神经支配血管搏动,促使血管腔内的血液流动。如果植物神经麻痹,不能支配血管收缩舒张,血管腔内的血液因失去促进力而停止。也就是中医所说的“气为血之帅”、“气行血行”、 “气止血止”、 “气滞血瘀”了。于是张兴惠医生便把中医的“气滞血瘀”的“气”和巴氏的植物神经支配血管的学说相结合,得出了脉管炎病因学的新认识——“多原因损伤性血管植物神经麻痹。”

   2、流行病学的新认识

有些医学书籍和医生认为脉管炎病在寒湿地区流行,大错也。张兴惠经过多年的调查,发现贫困地区、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的地区发病率高。如广东省五华县、陕西省横山县皆为贫困县,卫生条件很差,所以脉管炎病人多。五华县不是寒凉地区,是温热地区。横山县不是潮湿地区,是干旱地区。

3、脉管炎治疗方向的创新

   中、西医对脉管炎的主要治疗方向是“活血化瘀”、“溶解血栓”。殊不知,脉管炎是肌形型血管壁的植物神经病变,不是血液病。“血瘀”、“血栓形成”是脉管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结果,是“标”,不是“本”。“化瘀”、“溶栓”是治疗血液病的,脉管炎不是血液病,却当成血液病治疗,治疗方向错了,南辕北辙了,所以导致众多的患者截肢残疾、甚至死亡。治疗的过程、结果和疗效,也就是医疗实践,是检验药物的优劣、医学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。张兴惠在长期实践中,确定了新的治疗方向:以复苏麻痹的植物神经(中医的“行气”),恢复其对血管的支配功能为主,以溶解血栓(中医说的“活血化瘀”)为辅。改变了以往的以“活血化瘀”、“溶解血栓”为主的错误治疗方向。

   4、创立治疗脉管炎的新疗法

新疗法系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。综合疗法如下:一、口服自主研制的以复苏麻痹的植物神经,恢复其对血管的支配功能为主的胶囊和相应的西药。二、药物离子穴位导入治疗或自我穴位按摩。穴位是:涌泉、足三里、内关、合谷、印堂、太阳、百会等。三、有溃烂面的患者,采用“二黄液”溃烂处封闭治疗。同时,配以康复体操、腹式呼吸,以提高疗效,缩短疗程。

新法系省级重点医学科研项目,已通过论证、鉴定及现场疗效考察答辩,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,还曾多次获得国内外金奖,居国际领先水平。

七.新法对大动脉炎,雷诺氏病,动脉硬化闭塞症,栓塞性静脉炎 、缺血性股骨头坏死、冠心病、脑梗塞、亦有显著疗效。另外对降低血粘度、软化血管、调节植物性神经对血管的支配平衡、延年益寿、亦有益补。(治疗其它疾病时,需增加相应的药物)。

疗效是检验医生治疗方法及用药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。新法已接受了14万多患者疗效的检验,希望今后接受更多国内外患者疗效的检验。